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局部感染表现,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措施,绝大多数脊柱结核采用全身营养支持及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可获得治愈。脊柱结核治疗理念一直在发展、进步,目前对脊柱结核治疗原则达成了初步共识,即全身营养支持是基础,药物治疗是根本措施,手术是辅助手段,但也存在着很多争论。
在10余年来数百例长期随访结果基础上,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我们认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有三种:(1)脊髓受压伴神经功能障碍:应在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早期手术减压,以挽救脊髓功能,避免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需急诊手术;(2)脊柱的稳定性破坏、椎间不稳: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以重建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以解决疼痛、潜在神经损伤风险等问题。(3)脊柱后凸畸形>30°:前路椎间撑开植骨或后路截骨矫形,以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防止迟发型截瘫,预防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而根性神经症状、脓肿、死骨、窦道则是脊柱结核的相对手术指征,需要根据结核病变部位、程度、患者年龄、全身营养情况等制定治疗方案。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经历了4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单纯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方内固定;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这4种手术方式体现了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不断完善与进步的历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应综合分析患者体质、年龄、经济能力、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合并症等因素,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近10余年来,核工业416医院骨科对骨关节结核开展了系列临床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包括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解剖型前方腰骶椎锁定钉板系统的应用、同种异体骨在骨关节结核中的应用,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达到了93.4%的临床治愈率。